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田红:基于道路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成都市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分享

交通部门排放是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领域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其中,运输结构调整是交通部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成都市建设了道路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运输结构调整的方案。


成都市初步摸清机动车污染情况,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助力污染治理

目前,成都市已初步摸清城市车辆结构、移动源污染情况。截至2019年,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76.9万辆,国三及以下车辆占12%-13%,存在“机动车保有量高、老旧车占比高”的“双高”情况。自2019年以来,成都市逐步构建交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在国控子站周边道路、交通繁忙路段和货车出行较多区域建设“路边站”,获取道路交通空气质量信息(PM2.5、PM10、SO2、NO2、NO、CO、O3、BC浓度)和路段车流量。目前成都市已建成投运6座“路边站”,2021年计划新增2个站点和2个指标(CO2和VOCs)。通过进一步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监测网络所获取的信息可用于分析机动车出行量、车流量和机动车污染物监测值间的关系,追踪机动车污染根源及寻求机动车污染治理方法。


二、

成都市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调整

交通运输行业是成都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运输结构不合理则是造成该行业排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同步进行,成都市联合有关研究院所及高校开展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环境影响调查和分析评价”研究工作,基于成都市交通运输结构的现状分析及运输结构调整的环境效益分析,该研究初步提出了具有较高生态环境效益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

基于现状分析发现,公路运输依然是成都市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占比极低。2018年,公路运输货运量约2.8亿吨,占比97.5%;铁路货运量约663万吨,仅占比2.3%。公路运输依靠柴油货车,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研究发现,成都市绕城公路及物流园区周边区域NOx排放强度较高,其次是城内区域(图1和图2)。

图1. 成都市货运车NOx排放空间分布与主要物流园区的区位关系

图2. 成都市货运车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

成都市运输结构调整研究主要从多式联运节点、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和市场集聚区四个方面的空间布局和货运流动特点为基础,设计了四种减排情景:情景一为“公转铁”、 情景二为适度外移产业、情景三为“公转铁”结合适度外移产业、情景四为新都物流中心外迁,模拟并分析了不同调整情景的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情景三( “公转铁”结合适度外移产业)可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成都市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优化运输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

一是优化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加快铁路项目建设,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和运输方式转换效率;提高多式联运比例,逐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引导城区内制造企业、专业市场等货源点向城外迁移发展;优化城市生产企业、运输节点和市场的布局,减少货物运输里程。

三是推动车型绿色化:减少柴油车的使用,逐步推进城市物流车队电动化。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记录及演讲者讲义整理发布】

【图片来源:演讲者讲义】


专家介绍

 

田红 主任

成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


 往期回顾 




专家观点 | 谭钦文:成都市PM2.5与O3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挑战







专家观点 | 刘欢:移动源排放与二次污染生成







活动新闻 | “绿色交通助力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沙龙顺利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